媞亚花艺培训学校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你有注意到其中花艺的奥秘吗?

2018-10-28 19:00:31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剧大家应该最近很熟悉吧!做为当下最火的电视剧之一,小编我怎能不来蹭一波“热点”呢!

 

      这部剧通过北宋官宦家庭少女明兰的成长、爱情、婚姻故事,展开了一幅由闺阁少女到侯门主母的生活画卷,讲述一个家宅的兴荣,古代礼教制度下的女性奋斗的故事。

 

 

      跟年前播出的几部古装剧不同的是,《知否》主要讲述了官宦世家的生活。对于古时深闺女子生活的展示,除了琴棋书画这种我们普通人较为熟知的,还有煮茶,焚香,插花,刺绣这些生活方式。也许这些放在现在这是我们茶余饭后的闲谈,但在古时,却是他们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和艺术生活。

 

 

     不管是网站在前期放出的剧照还是片花,我们都可以看到的“花”的出现。毋庸置疑,插花必将是在剧中扮演一个大大的“配角”。将贯穿于整部剧中。

 

 

     在先秦时代,当广义概念的原始插花形式出现时,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进入原始萌芽阶段。随后汉、魏及南北朝时期,原始容器插花意念的形成与发展使得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进入初级发展阶段。

 

     到了隋、唐、五代时期,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进入兴盛发展阶段,插花成为一门艺术并得到广泛普及,并逐渐成熟。而到了宋朝,举国上下盛行插花,成为了“生活四艺”之一,插花艺术由此进入全盛阶段。

 

 

     宋朝时对花的喜爱不只是懂得生活情趣的诗人雅客与追随时髦的达官显要了,他们将赏花视为所有世间一年中最赏心乐事的一件大事,一到鲜花竞相开放的时候,相率赏花的习俗成为普遍而当然的习惯,上自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都出城欣赏大好风光,对花卉的喜爱是在别个朝代里不曾有过的现象。

 

 

       剧中有这么一段话:“插花,是门极雅致高深的学问,花艺讲究外师造化,内发心源,不但要美,还要有趣,若还能说出几番哲理来,那便是化境了。” 寥寥几句,却说出了花艺最为本质的道理来。

 

 

       如果你仔细看的话,会发现剧中有着这样的一个对话:“配色讲究或浓烈、或淡雅、或冷、或暖、或二色互补、或一君一臣。姑娘这些花,毫无引人注目之处,需再斟酌斟酌。”这句话就算放到现在也是毫不过时的。

 

       插花这门学问 ,自古以来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能学到的只是“技”,真要靠近“艺”,还需要自己的领悟和创新,做到让花艺作品“说出花来”,你才算真正的入了门。

 

 

      中国传统插花受儒家、道教、佛教思想影响,富有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和审美情趣,认为万物有灵性,因而常把无语无义的花草根据其生活习性,赋予了人的感情和生命力。

 

      借用花木抒发人的意志、愿望之时,以花枝展情韵,表现花品花格古人看花是有分别的,饮酒对自然生长的花,饮茶对瓶中插花,在寄情花木中,每朵花、每片叶都蕴涵着深长的意味。

 

 

      中国传统插花不仅追求怡情娱乐,更注重理性意念。在形式上、内涵上则倾注作者的思想,意趣及品德节操,不像西式那样讲究富丽堂皇的形式与排场,而注重花品花德及寓意人伦教化的表现。

 

      在构图中,讲究线条美,常以梅花、腊梅等枝条来插制,以突出“清”、“疏”,形成清丽疏朗而自然的风格。

 

 

      中国传统插花有着自己的形态理解,这是一种从古时一直流传到现在的一种审美态度,在枝条形态上更有:“一枝见波折,两枝分长短,三枝讲聚散”的秘诀。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不仅为中国古典园林锦上添花,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不论是插花艺术的悠久历史,还是其蓬勃发展的艺术生命力,都展现了其文化魅力与时代风采,带领世人来到中国插花艺术殿堂,体验精彩的文化盛宴。


 

媞亚花艺,传递花艺美学,筑梦理想花店

 

 

微信公众号:媞亚创意

微博:杭州媞亚插花花艺培训学校

咨询电话:15657111660

官网:www.hztiy.com